重生从股市开始

都市笑笑生

> 重生从股市开始 > 重生从股市开始目录

第三十四章 中关村一日游(1 / 2)

上一章目 录

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议论这,马啸天反而平静了下来,独自来到一直心向往之的中关村;

中关村,华夏科技创新试验田,也是所有科技人才向往之地,正如水木清华是高中生心目中的终极;

中关村的发展,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效的一种见证,一个特殊时期的伟大作品;

1980年,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东侧的中关村小区,率先开办“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门,主要以咨询、新技术开发为目的,成为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区的发端,也是最初的高科技雏形。

此时,中关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村”,有田、有地、有菜、有农庄,街道及两旁树木与乡村小镇没什么区别,正如深圳一样,从当开始的小渔村发展起来。

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这里注册落户,虽然当时这些公司规模均较小,投入也不大,却是华夏高科技企业的先导,对于后来的高科技企业有着指明灯般作用。

1986年,中关村“菜地里长出了计算机”,各种以微电子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公司纷纷出现,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开始慢慢有“电子一条街”的说法,科技企业实体达140家之多。

1988年5月,鉴于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数量群体发展的规模和条件,为了推动科学体制改革,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在海淀区规划出一片范围,建立外向型、开放型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由相互连接的白石桥路、海淀路、中关村路及附近区域组成整个试验区,包括电子一条街在内,给予优惠类的政策、服务,用来鼓励、扶持高新科技企业,构成了海淀高新技术园的雏形,至此,中关村雏形渐成。

之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加快。

“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再度确立了中关村在全国的地位,成为全国高科技最为集中之地。

北京市以中关村为核心,拟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孵化、培训、生产、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基地,让中关村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无与伦比的政策支持。

良好的开端:抢占新兴工业先机,以电子一条街扬名,开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河,成为全国各类高新技术区的鼻祖;

机遇:抓住知识经济契机,成为全国科技经济创新的重要基地,让中关村发展更加迅速。

政策优势:中关村及时获取信息,争取优惠政策,占尽政治中心北京的天时。

地理优势:北京又是全国文化中心,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上百个科研机构,保障人才;

中关村区内及附近就有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一批科教中心,说是人才摇篮都不为过,毕竟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环绕四周。

中关村就近获取知识技术,促进了产业化,坐享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核心区之地利,可谓得天独厚。

事业部建立了“人才绿色通道”,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内外交流,中关村又有了“人和”之环境。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