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抗战

坦克兵

> 浴血抗战 > 浴血抗战目录

蓝色调之梦的精彩书评(1 / 1)

上一章目 录

浴血抗战的近镜头——读《浴血抗战:首战淞沪》

近日拜读了铁血作家坦克兵的抗日题材小说《浴血抗战》,觉得小说写的十分精彩,特写拙作书评,以记阅读的感想。

一小说的情节略述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李峰——一个优秀的中国特种兵,在2013年因为愤怒而斩杀日本商人,从而违反军纪被迫到日本,从事窃取珠宝的行当为开端。因在这次行动中的失利被导致昏迷,无意中穿越到1932年的上海,从而展开了一场主人公参与的腥风血雨的抗日战场。

1932年的上海,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期,日本军队的铁蹄,已经踏遍中华大地。主人公李峰在明白了自己已经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到抗日时期后,毅然的以自己特种兵良好的军人素质,投身到这场正义的战争之中。

小说从几个近景的战役,描写了抗日战争的细节。从李峰在东北遭遇中国姑娘青青被日本人残骸致死为开端,仇恨和雪耻令这条汉字内心充满了参加抗日的激情。随后以主人公李峰为主线,作者描写了浏河血战,夜袭战,庙行血战,夜间反击战,威猛的高炮战,特种袭击战等几场战役。

可以说,在小说的前部,穿越前主人公对日本靖国神社的袭击,对珠宝展览的袭击的情节安排上看,与小说主要情节并无联系。但是这两章在小说的开篇,立刻将读者吸引到一位训练有素的特种兵身边。可以说这个情节安排,与其说是整部小说的引子,不如说是对在读者心态的预热,使得读者被深深的吸引。

首战淞沪的章节,无疑是小说的正式章节。作者在前几节做了简单的穿越后的承接,以及环境描写的铺垫后,立刻将读者带到抗日的战场之中。以为青青姑娘报仇为引子,将主人公顺理成章的赋予了中国抗日战士的身份。而从第八章开始,也就是描写浏河血战的情节开始,读者随着作者,或者说随着主人公投身到了血与火的战场之中。小说的情节安排毫不拖拉,令爱好战争描写的读者感到痛快之极。

二小说的特点:近景描写

铁血的军事题材小说中,不乏全景式描写的手法。全景式描写,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宏观的眼光,将笔墨着重于对国家时局,战略布局的整体描写,期间对于战争中军队个部分的配合,甚至于国家当时各政治派别的作为都会有所描述。但是,全景式描写必将忽略对战场细节的描写,虽然在全景式小说中,也有将镜头拉近到某一个战壕,或者深入到某一个战士内心来进行细微的刻画,但是因其全景式的篇幅的风格,这样的近景描写只能是在特殊的情节下才能做到,而不可能运用到全篇。

《浴血抗战》这部小说的特点,则是以近景描写见长。虽然在小说中,对于当时抗日的整体环境有所交代,但作者的笔墨更着重于对战场细节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细节的描写。这样的小说是难得的,也是令读者更加能够亲身体会的手法。读者这部小说,读者如同是主人公身边的一名战士,或者说是一个旁观者,随着主人公参与到战争的每一个细节。

浏河血战开篇,便将读者置身于与日军对峙的战壕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敌我双方互相射击的场景,细致到拉枪栓的声音,被子弹飞溅起的泥浆的描写。而对于人物的形象描写,也是做到了细致入微。一个战士被子弹击中,“闷哼一声,便一头栽在泥泞的战壕中,殷红的鲜血从他的头盔下渗出出,很快就把整张脸染红。鲜血顺着下巴滴下,把身上满是泥点的衣服染成一大片暗红。”这个细节描写,没有一般小说惯用的壮烈场景,写的很真实而且平凡。其实,真实的战场,一个战士真实的牺牲场面,往往就是这样的平凡。

真实而细致的描写手法,在这部小说的各个章节随处可见,再如“血战庙行1”的战斗描写中,“三八式步枪枪口轻轻一颤,八勾一颗6.5毫米子弹告诉旋转飞出枪口,直奔对面那个端枪寻找目标的家伙,子弹从钢盔下方射入,钻入颅骨,拉出一条细长的雪线…”。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使得读者如置身于现场。而对于战场周围景物的描写,虽然在小说中不如战争场面细节描写那样随处可见,也在小说中恰到好处的起到了环境烘托作用。如“并肩作战1”中的一处场景描写,便很精彩的呈现出战场的情景“李峰他们话声刚落,就就听到阵地上响起一声紧似一声撕心裂肺的爆炸声。绚烂的火焰骤然的盛开在阵地上。一团又一团的火焰翻滚着腾起,熊熊的烈焰染红了整个天幕”,好精彩的战地景色描写,将战场的惨烈描写的淋漓尽致。在场景描写的同时,小说中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也十分精彩。心理的描写通过作者对人物心理思索,对话等方式来体现。它对于小说情节的推动,场景的烘托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部小说以细致的近景描写见长,但为了营造整体的国家和国际环境,作者在关键部位没有忽略对于战争时局的交代,以及对整体战术部署的交代。从小说中,我们不但看到了通过细节而像我们展示的有血有肉的战士群像,也看到了对历史上真实人物的刻画,宋希濂,张治中,土肥原等一些列历史人物也在小说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些人物的作用,便是交代和烘托整个历史背景,同时交代好烘托了战争整体战略部署的全局,使得作者对于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具体人物的描写有所依托。

三抗日是每一个人的抗日

对于上世纪那场腥风血雨的历史,那段无数中华英雄用生命诠释的历史,我们不应有任何层次的隐瞒。随着历史面纱的逐步揭开,可以说,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全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是不分党派和身份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当时的各政治派别,各种身份赴热血男儿,都已各种形式作出了贡献。甚至所谓的军阀土匪,在抗日中也付出了鲜血。所以说,抗日是全面的抗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抗日。正是每一个热血的中国人以他们具体的行为,才造就了整部抗日的恢弘历史。

小说正是抓住了这一观点,从参与抗日的具体人物出发,从无数抗日战场的某些细节出发,来描写整部抗日史实。细致入微,是这部小说的特点,也是使得读者似乎参与到抗日战场的绝妙手法。如果说,描写政局和战争全景的小说,使得读者如同阅读历史的话,这部小说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真正参与了全部情节。这部小说,是一部以近镜头的手法和写实的手法来展示一段历史的小说。

可以说,小说写的是很精彩的,无论从场景描写还是人物刻画,都是十分成功的。虽然小说尚没有完结,但通过阅读“首战淞沪“这个章节,使得读者对小说的风格有了深刻的了解。

但有一个问题我想与作者探讨,那便是引子部分的穿越情节。前面我说过,这个布置令读者立刻置身于场景之中,对于读者阅读,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从整部小说的主旨和立意来看,又似乎是多余的。可以说,穿越题材已经被用滥了,已经使读者产生了某种不信任的心态。而这部小说引子部分的穿越情节,无疑给小说挂上了穿越小说的标签。但是,这部小说完全可以摈弃穿越,那样可能会更加精彩。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作者指正。

痛快淋漓的看完了这部小说,对于小说整体来说,我认为是十分成功的,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是相当精彩的。应作者之邀,将阅读感想写作书评,请作者和读者指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