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军团正在成军,相关的改进和优化仍然没有停止。
“大脑存档”被王齐又更新了两个版本,现在在黏菌人单体培养阵列区的正中心,多了个标准模型罐,这是灵体实验员们提供的标准黏菌人标准神经元完全版“存档”,不含大脑,只有脖子以下。
王齐弄出了一种新的黏菌,它本身就更像神经元,甚至有用突触施放信息素的能力,对其他黏菌,组成神经网是燃烧生命,对新黏菌来说,它们只是被凹了个造型。
不过缺陷仍然有,它们的生命也不够长,但耐久实验的那套已经维持了三个月,仍然可以发送完整度超过95%的“神经网图纸”给单体培养罐。
它的功能也就只有利用寄核体“集合”功能,给其他类型的黏菌发“图纸”。
借助该标准样本,有效缩短了身体置换的时间,从原本的六天缩短到四天。
这个时间仍然不够短,王齐计划把标准模型继续扩展,力求把黏菌人更新身体的时间缩短到一天左右,时间越短,同等规模的黏菌中心,就可以服务更多的黏菌人。这里的规模,主要是登记、安全等现场人员的数量。
在黏菌人的生命周期这边,也在想办法。
现有的研究,已经拿到了黏菌人的全生命周期各位置温度的变化,这也是黏菌生命走上终结的主导因素。
黏菌对温度的需求和很多单细胞动物、真菌类似,在度区间里,温度越高越活越,40度以上,会显示指数型衰亡曲线,在56度时,24小时存活率低于千分之3。
被寄核体控制的黏菌,低温环境的表现和自然生物有些区别,但也没有本质差异。
14度以下,随温度降低,黏菌开始转入半休眠和休眠状态,休眠程度越高,寄核体对黏菌的控制力也越强。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艾莲娜的老家,“鬼”会在冰期诞生,因为足够低的环境温度,可以帮助寄核体在“集合”过程中降低能耗。
这套温度测量表有什么用?
可以解释关于黏菌人的很多问题。
首先,黏菌人的崩溃,并不是因为黏菌“发烧”死亡带来的,而是由于构成人形的黏菌,极大多数无法从摄食食物中获取营养,活活饿死的。
其次,早前使用的散热盔甲,实际是通过降低黏菌的活性为代价,带来延寿效果。
类似于每天坚持锻炼的人和宅居者的差异,很明显,如果两者体重一致,都不吃食物只喝水,每天锻炼的人一定先死。
外置散热体现在黏菌人身上,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黏菌人的运动能力。
温度决定活性,活性决定寿命,所以最先死亡的都是脑和胸腹核心部分,
这里就产生出两个改进方向。
第一种,试图增强黏菌人的整体性,让原本不能通过摄入食物获得均衡营养的黏菌能“吃饱”,如果能以此让黏菌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黏菌人的单具身体也许能维持三到五年。
其间的难点很多,最难的部分是细胞分化。
黏菌人只是黏菌模拟出来的细胞,其本质并没有太多改变,能维持“人”的思考和运动能力,也完全是通过寄核体的“集合”概念来实现的。
要进一步接近人类的状态,可能要有几十种黏菌参与。
王齐虽然已经改出两个新品种黏菌,不过要彻底模拟人类这样的复杂生物,还差得远。
这里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消化和血管。
黏菌人有消化能力,但主要营养都被模拟肠胃的黏菌吃了。这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负责消化的黏菌细胞,并不像真的肠胃细胞一样会把氨基酸释放到血液里,它们只会释放孢子和代谢废物。
虽然其他黏菌也可以消化一点孢子,但这完全满足不了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