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阳春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坐到靠近火炉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了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
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挟了一筷面,送到妈妈口中……”
阳春面,又叫光汤面,放点香油葱花什么的。
哪怕在困难时期,龙国市民春节时还是能吃上一口饺子的,大年夜一家三口只吃一碗阳春面,困窘可见一斑。
但让人暖心的是,在困境中,依旧闪烁着人性光辉。
面馆老板两口子在照顾他们,弟弟也知道让给母亲面吃。
故事继续……
很快又是一年大年夜。
母子三人又来到面馆。老板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粗布棉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后的顾客。
老板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老板娘建议。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看到这里,季林贤心中微动。
有人行善是为了追求名誉或者道德的优越感。
很多所谓的慈善家向贫困儿童捐款,甚至要求他们面对媒体的镜头感动得痛哭流涕,无形中也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
而这对老板夫妇,在行善的同时,还懂得照顾他人的自尊心,这就难能可贵了。
吃完后,付了一元五角钱。
很快,又到了第三年的大年夜。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后,老板和老板娘立刻就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阳春面一元五角”。
其实,从这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阳春面的价格已经是两元一碗了。
二号桌上,在30分钟以前,老板娘就已经摆好了“已预订”的牌子。
到十点半,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
但老板和老板娘还在等待着那母子三人的到来。
哥哥穿着蓝白相间的运动校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大的旧衣服,弟兄两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粗布棉衣。
季林贤心中赞叹。
写的太好了。
三年还是那件粗布棉衣,看似平淡的细节,蕴含着炽烈动人的感情力量,作者处理得非常平静克制。
静水深流,含蓄隽永!
这一晚,母子三人点了两碗阳春面。
老板应声答着,却把三碗面的分量放进了锅里。
也是吃饭时,母亲向两个懂事的孩子道谢,老板夫妇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孩子的父亲死于一场交通事故,但留下的债务,却由孩子的母亲承担。
这些年,母亲一直在还债,所以大年夜难得的奢侈,竟然就是在面馆点一碗阳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