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话可是一点不渗假。
杨县令继在自己把自己吓昏后,醒来又创下招供最快的记录。
“下官一辈子本本份份,从没想过辉煌腾达,在下官那儿,下官考中了秀才已是光宗耀祖。”
一个四十来岁的大男人,坐在大堂的地上毫不顾形像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还偶尔的淅沥一下拿官袍袖子去抹。
官服不可污,视为对朝廷的大不敬,轻则杖二十,重则刑百。
这家伙现在疑似心态已崩,似乎有点已经不管不顾了。
为何断案轻口供呢,以下杨县令的讲述充分的说明了关键,他所说的和梅氏的关系,与外界传言的完全是俩板本。
——杨县令出生自长铭县之下的杨家屯,家中其父母一辈有五个兄妹,杨县令的父亲排行老三。
上非长子,下有幼弟,都说爹疼长子娘爱幺儿,卡当中的杨老三就是那个爹不疼娘又不爱的。
好在杨老爹虽偏重长子却也没不管其它儿孙,眼光也算长远,家中不管是哪房,他都会送一个孙子去堂上学。
杨老三一房,选的是长子杨县令去。
自小,杨老三夫妻就教育杨县令,要是不想像爹娘一样在地里刨食,永远都有干不完活,就唯有读书一条路。他们三房所有的希望,也是全寄托在他身上,他要为父母争口气。
杨县令不是天才,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甚至还有些小笨,经常是早上读过的书下午就忘了大部分,能考上童生凭的全是他没日没夜的勤奋。
可有时老天着实不公,努力的人未必一定就会有回报,童生后的秀才他连考两次都没得中。
读书费钱,笔墨纸砚和束脩等等,都让本就贫困的杨家越来越穷,何况杨老太本就不喜三房。
在杨县令连考两次都失利后,杨老太是死活都不愿再继续拿出银子来了。
杨县令与梅氏的婚姻,正是这时杨老三与梅父做主定下,因杨老三无意中救了梅父一命,梅父觉得杨老三能舍已救人,其子品行应该也差不到哪。
两家约定好,梅家供杨县令继续进学,等杨县令考中秀才便迎娶梅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杨县令根本没有反对的余地,更别说让杨县令考上秀才已经是杨家三房所有人的执念,杨县令无论是为已还是为了三房,他都没有说不的权利。
杨县令自我认为,他的一生,曾经都是在被安排中过来,他只能苦13的被动接受一切。
幼时让他读书让他一定要成才,是父母耳提面命给他的命令与任务。
娶梅氏是父母安排。
成婚后缺衣少穿什么都要靠妻子的他同样在妻子面前硬气不起来。
中秀才后进衙门靠的是岳父。
能当上县令靠的还是岳父。
之后在长铭县任县令依旧还是要靠岳父亲的关系网。
可以说,在离开长铭县之前,杨县令就从来没有能硬气的说‘不’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