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偃三年,即西元前326年初春,子偃召集鲁国、卫国、薛国、滕国四个周边嬴弱之国会盟于睢阳,在睢水河畔摆好祭台和四方台。
这是国君的盟会,自然格外的隆重了。宋君偃不必亲自出迎,有失身份嘛,于是派出了相国李敖在临时搭建的辕门之外迎接到来的各国国君。
第一个赶到的是卫君,卫国距离睢阳不是很远,所以第一个赶到睢阳会盟。现在的卫国跟魏国的附属国都差不多了,仅剩国都濮阳,刚阳、楚丘这三座城池方圆两百多里地是在卫国的统治之下的了,其余的白马、顿丘、酸枣等城池都被旁边的魏国蚕食鲸吞了。
卫国几乎被魏国的疆域给包围住了,再过几年,卫国就真的成了魏国的附属之国了。
怎么说呢?就是过个几年,魏国把卫侯的名字给改了,又到了魏襄王的时候更过分,直接把卫君原来的卫君的罢黜了,换一个人变成了魏国的封君,不再享有“侯”的爵位。
连立国君这种事情都要禀告魏国,可见卫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卫君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之君了。
不过卫国还是比较幸运的,古语云,卫地多出君子,其国无忧也!这话好像是吴王僚的老哥说的,这老哥叫做季札,一个有上古君子风范的男人,硬是推辞了不做吴国的大王,跑到卫国去修身齐家。
卫地地处中原,小国寡民,但是出的贤能还真的不少,几乎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动天下的大人物!
吴起、李悝、商鞅、吕不韦他们都是卫国人,享誉天下,名动九州。
最后秦始皇还因为卫国是商君、吕不韦的故国没有把卫国灭了,还是秦二世胡亥发现还有一个国家没灭掉呢,于是把卫君给罢黜了。
卫国堪称是小国寡民的典范了,比周王室混得还凄惨,好歹周王室还有一个周天子的名头顶着,别的国家都不敢随便拿捏,但是卫国就惨了,时不时地被旁边的魏国折腾!
现在的卫国国君叫做姬劲,子南氏,也可以称呼他为子南劲。卫国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家,祖上康叔正是周文王的儿子,自然是周王室一脉相承的。
姬劲认为宋国接连击败强大的齐国,已经崛起了,所以不敢得罪宋国,把姿态放得很低,还没近前,就已经下了战车,面对着辕门门口的宋相李敖躬身道:“李相!寡君这厢有礼了!”
李敖也规规矩矩地回了一个礼,说道:“卫君万福金安。”
看来风头正劲的宋国并没有欺负我卫国的意思。从李敖的这一举动看来,卫君姬劲就把害怕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只要不是来坑害我卫国的就好,一切好商量。
姬劲恭维地道:“寡君久闻李相大名,如雷贯耳,早就听说李相有管仲、商君的才能,可以变法强国,殷实黎庶,只是寡君居于卫地,贤相又身在商丘,恨不能早日一会。”
“今日得见相国真颜,寡君观之,贤相高额宽鼻,天庭饱满,眼神里都透着一股贤者应有的睿智之色,当为圣人!寡君如见孔子、老子也,果真是三生有幸啊!”
好吧,姬劲的这个奉承的话,真的是让人生不出什么不好的印象。
毕竟是一国之君的奉承,卫国再小,也还是一个国家,卫君的地位再低,也还是一个国君。李敖得到姬劲这般的阿谀奉承,也不由得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卫君姬劲把自己定位得非常好,看来君上只要拿捏得当,许之以利,就能让卫国死心塌地地跟着宋国混了。
李敖把姬劲给迎了进去,迎面又来了一股兵马。旌旗之上,绣着“滕”的字样。
是滕国的国君到了!
在历史上,滕国绝长补短方五十里,相传三十一世,历时达七百余年之久。在八百诸侯并立、七雄称霸之时被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创造了富民强国,自强自立的光辉范例。
滕国也是周王室的亲戚,是周武王的十四弟的封地。滕国很小,比卫国还小,卫国好歹还有三座城池,滕国却只有两座城邑了。国都滕城,还有一座古方城,不过滕国比较富有,人口也比卫国稍微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