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头去看另外一个人,萧何。现在,丞相萧何真的老了。子曰,老而不死,谓之贼。回首往事,自刘邦进入汉中以来,他就一直待在丞相之位上,到如今将近十四年了。十多年来,他做事如做人,做人如做事,向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结党,不营私,更不结怨,只管行善积德。结果,他还是蹲了一回监狱。
曾让萧何蹲牢狱的人,正是他的老搭档,即老当家刘邦同志。说起这事,得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说起。我们知道,那一年是个多事之秋。当时,英布造反,刘邦不得不带病亲征。刘邦可是人在战场,心忧庙堂啊。他忧的可不是刘盈,亦不是吕后,而是萧何。
为何而忧,这恐怕是刘邦的难言之隐。萧何克勤职守,活生生一个劳动模范,更是办事让人放得心的大管家,他还忧个屁啊。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老子曰,无私,以成其私。这也就是说,萧何表面上看大公无私,正是如此,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成全了其私,那就是其个人的威望和德行。
从领导学的角度来说,奴才,最好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如果很烂,会影响做事效率。如果很好,又害怕光茫四射,喧宾夺主。所以,只有不好不坏、不上不下的人用起来顺手,更是放心。
恰恰是,萧何让刘邦怕其影响力上升的家伙。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出错。在漫长的人生历史中,一个从来不出错的人,他不是神,就是完人,要么就是有意为之的野心家。
说白了,刘邦就是害怕萧何民心所向,富贵逼人,威胁他刘氏皇权的牢固。
心惧萧何,是刘邦多年的老毛病了。我们知道,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前线拼得要死要活时,仍然不忘派人过问萧何的工作。结果,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顾虑,不得不把全族人送上战场效力。好了,事隔多年,刘邦老毛病再次复发。当他在外和英布打得天昏地暗时,亦屡屡派人问萧何您最近在干嘛呢。
一个人,你心里装着魔鬼,看到外面的人会通通是魔鬼。偏偏萧何做事总是问心无愧,根本就没觉察到刘邦频频派人过问他的意图。所以不管刘邦派多少人来问,他总是那句话:皇上请放心,我还是像从前那样勤勤勉勉地工作,把全家的私财都拿出来赞助军队。
须不知,萧何这话传到刘邦耳里,就更害怕不已。萧国相啊萧国相,谁叫你这么认真干活。你一认真,我就心慌。保不准你这个所谓完人,人间贤相,正是夺我刘氏江山的主啊。
萧何的心,刘邦不知;刘邦的忧,萧何更是不解。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萧何的一个门客发现了刘邦那个异常的举动,他连忙对萧何说道:“你离灭族的日子不远了!”
门客这话像旱地惊雷一般,炸得萧何魂都出窍了。灭族?我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一心一意管朝事,凭什么要灭我的族?
门客笑了。陛下灭的正是你这等埋头苦干的人。只要想想就可知道,你已位居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复加。更可怕的还有,你自入关以来,得百姓心,十年有矣。陛下屡屡派人向您请安,其则是畏惧你民心所附,摇动关中啊!
啊?萧何的嘴巴听得像缺氧的鲤鱼一般张得好大。好啊,我欲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陛下啊陛下,多年以来,咱们君臣相伴,犹如情人跟随。你是我的太阳,我是你的月亮;你是我的玫瑰,我是你的心上人。没想到的是,混到最后,竟然是同床异梦,一场空?
此时,没有任何词语能形容萧何强烈的失落感。他渴望门客是出自嫉妒而搬弄出的谎言,可是再认真想想,使者屡屡从前方回来探望他,的确很不正常。十多年的老革命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刘邦这等伎俩还不是充分体现出内心焦虑不安吗?
刘邦心慌,没想到萧何更慌。于是,萧何又紧急向门客求助道:怎么办?难道非得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可?
事情当然还没有那么糟。这时,门客给萧何支了一招。这一招正是针对萧何向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提出来的,招数的名字就叫: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具体做法有两项可以参考:一是强买民地;二是大放高利贷!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自诬法。此招的妙处在于两点:首先,当事者大失民心,降低威望。威望一降,皇帝的威胁就少得多,这当然是刘邦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一个有政治理想和志在天下的人,是不屑于干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的。反过来,如果他贪赃枉法,就只说明他是个物质之人,而非理想之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而是理想。一个只贪图人生享乐,而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是不足为怕的。这正像当初刘邦进入咸阳城时,一反常态,不贪不抢,不嫖不霸。结果这招还不是让关中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还铁下心来要跟随他。
此时,萧何脑袋开窍,恍然大悟。如果他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门客这个建议,那就是,妙不可言!
于是,萧何迅速行动,赶在刘邦班师回朝之前,制造一个恶名远扬的坏名声。好事难做,坏事可是容易多了。果不其然,当刘邦从前线归来,还没进入长安城,就有上千个百姓拦道告萧何的状!
这下子,刘邦可乐坏了。他一边装出主持公道的样子收下了状书,一边心里乐滋滋地哼起了小调。萧国相啊,都说你是个好贤相,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刘邦便拿着一大堆状书回城,等待萧何来拜。
此时,萧何也在等待刘邦。当刘邦回住未央宫后,他马上进谒。这时,只见刘邦抖着大堆的告状书,笑着对萧何说道:“国相,你口口声声说勤勉工作,以私财资军,难道就是这样子的吗?”
萧何听得只能装作慌忙的样子谢罪。
刘邦又笑着说道:“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起来的,你得自己去摆平。所以,你还得亲自走一趟,向百姓谢罪。”
刘邦这招就叫给台阶。刘邦是这么一种人,只要不抢他的皇权,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况且萧何是个老好人,不能因为他犯了次错就一棍子打死。所以说,这台阶不能不给啊。
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一场政治危机,就此化解。
好戏,当然还在后头。
那时,刘邦口口声声要萧何对百姓请罪,萧何还真当回事来了。不久,他瞄上了一块地,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上林苑。自秦以来,上林苑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和游猎之地。但是,上林苑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国家初建,经费不足,所以这块好土方就日渐荒芜,成了一片杂草乱木纵横之地。
于是,萧何就打着为百姓退林还耕的旗号给刘邦上书,陈述如下:长安人多地窄,上林苑剩余诸多空地,实在可惜。陛下可以把它分给小民种田,这样,百姓不但收了庄稼,您还可以得到稻草当兽食。
萧何实在太可爱了。门客说损人利已,并没有说损皇帝利小民。从古至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当大地主。当然,刘邦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他也不在乎上林苑那百里土地。问题是,让地事小,倒贴事大。萧何割皇家土地补贴百姓,百姓得利,萧何得民心,刘邦除了萧何所言的那堆兽食外,几乎全赔精光。
你赚了,我赔了。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果然,刘邦一收到请书,勃然大怒,叫嚣要收拾萧何。于是,他马上把司法部长(廷尉)召来,说道:“萧国相肯定和奸商勾一起,竟然打我上林苑的坏主意,你去把他关起来。”
就这样,萧何做了一辈子的官吏,还是头一回落水了。其实,要说萧何不懂官场游戏规则,那是胡扯。他之所以冒生命之危险出此下招,理由只有一个:他太善良和太自信了。
首先,为了自诬保命,他已经做了一回狠狠地把个人安危建立在百姓失地的痛苦之上的事情。此次向刘邦提出让地一事,绝不是自诬的杰作,而是出自内心的良心,为百姓谋取利益,以换心安。
其次,萧何以为叫刘邦让出上林苑的空地,是一举两得之事。如果不行,顶多也是搁置不理。没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年老多疑的刘邦还是无法忍受,痛捉下牢。
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萧何,您就先在牢里蹲着吧。您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会有人替您在陛下说好话的。
果然,数日之后,萧何的救星就降临了。
主动为萧何在刘邦面前说好话的人,竟是一个姓王的卫尉。所谓卫尉,就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其实,如果不是卫尉出面,萧何还真出不了监狱。因为刘邦关起萧何,表面是上林苑刺激,实则是担心其心不祥,造势谋反。但是,谋反与否,做为保卫皇宫的司令是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王卫尉问刘邦:萧相国有什么罪过,陛下怎么突然把他抓起来?
刘邦:我听说李斯当丞相事奉秦皇的时候,有好处就归皇帝,有坏处就自己顶着。哪像萧何这般当国相的,有好处自己捞,有坏处就让我来顶。竟然要分我的上林苑取悦百姓,请问我不捉他,那还了得吗?
王卫尉:陛下您这样说就错了。第一,忠于职守,为民请利,这才是真宰相要做的事。第二,陛下没理由怀疑相国与奸商勾结。想当初,陛下与项王相拒多年,后来陈豨和英布接连造反,您都是出征在外。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只要他一摇,关中非陛下所属。如果国相真的想谋利的话,不在那时做,现在才想去贪图那几两银子?第三,秦皇就是不闻其过,国家才灭亡的。这是李斯的过错,所以他没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陛下千万不要把萧国相想得太肤浅了啊。
王卫尉一席话,犹如排浪倒海,不可辩驳。这个道理,刘邦当然听得明白,可是他心里还是很不高兴啊。就算萧何真为国家百姓,可是我的面子呢,萧何不给我面子,这教我怎么高兴得起来?
听完王卫尉的话,刘邦只是默不作声,独自回宫去了。
然而,当天就有使者持节来到监狱释放萧何。
原来,刘邦究竟还是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