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熙文集

从维熙

> 从维熙文集 > 从维熙文集目录

第665章 文学织梦(从维熙文集?)(9)(1 / 2)

上一章目 录

所以,一个作者尽管主观上追求真实,写出来的作品未必真实。除去那些惯于苦心编造的作者之外,产生这样的现象,常常因为生活的贫乏所导致。人的一生,对比历史来说是短促的;人的一生,对比斑斓多彩的生活来说永远是个贫穷儿。即使你很熟悉这一领域的生活,对那一领域的生活却是门外汉。任何时候,一个作者都不能说:我的生活积累已经够了;就像人类探索自然的奥妙永无止境一样,对生活的追求、占有,也不该有所终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战争术语;但生活和创作的关系,亦不例外。必须有意识地积蓄生活——包括不是目前创作急需的材料,这样才能避免“囤”中无粮,心中发慌。我在写中篇小说《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时,就碰到对海军武器不熟悉的问题。一个曾经在渤海湾某地劳改的“右派”,读了《泥泞》之后,寄给我一本厚厚的材料;材料中详细地叙说,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研究“音响自导鱼雷”的情况。他是一个工科大学生,曾经在海军某部支持下从事了军工武器的研究,1957年错划为右派,后又升级为“现行反革命”,成了一名囚徒。即使这样,他尽忠祖国的热心没有冷却,心灵上戴着镣铐继续登攀。当他从科技资料上发现大西洋彼岸的某个大国,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经研制成“音响自导鱼雷”时,他痛苦得战栗了。这个已经改正平反的同志,在地震棚里抒写了他的多半生,希望我能写成小说,以使历史的悲剧不再上演。

我读这份材料时,内心热血沸腾,于是,我在这篇已经构思好的中篇小说里,加进去了他的影子。他的生活经历我是熟悉的,因为我曾走过和他近乎相同的道路;但我不熟悉他研究的鱼雷,而又不愿在小说中舍弃这个坚强人物的影子!我只好向长期工作在北海舰队的著名电影编剧叶楠同志请教,直到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我才敢在稿纸上落墨,使小说推迟了许多时间才完稿。

这个创作过程,典型地说明占有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我熟悉这方面的生活,小说会写得十分顺利。如果我不熟悉这方面的生活,又不去躬身向生活请教,就会写得十分艰涩,而且失真,更谈不上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了。

由此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生活的一面镜子,除了作者能否正确认识生活之外,生活库存是否雄厚也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凡是被读者广泛欢迎的作品,一般说来,都是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反之,常常是游离生活本来面貌的生编硬造之作。那就是给“镜子”这个称号抹黑,玷污了这个珍贵的称号。所以,一个以现实主义创作为己任的习作者,要在提高自己识别能力的同时,向广泛的生活领域伸手,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四化”、无愧于生活——镜子一样反映时代的作品。

几句尾话

以上是我个人创作实践中的几点认识。

一个作家,常常是不愿意举自己的作品为例的,这是以防别人误解你有失恭谦!但谈别人的作品,总是隔靴搔痒,不如剖析自己的作品得失来得更直接、更亲切,从而对青年朋友有所启发。

《十月》编辑部又十分执拗,非要求我结合自己的创作谈谈问题不可,因而写成了这篇文章。最后,值得重复的两句话就是要在生活沃土上播种,不要在半空中培植“吊球儿草”。这样,才是文学创作中一条现实主义——宽广的路!

1981年1月25日于北京

[谈作品的构思]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