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熙文集

从维熙

> 从维熙文集 > 从维熙文集目录

第527章 文海泅渡(从维熙文集?)(29)(1 / 2)

上一章目 录

……秦坑儒谷即今临潼县洪庆堡南之鬼沟。《史记》中之“秦始皇本纪”云,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文献通考》又云,其后秦始皇再坑儒生七百人于骊山脚下……秦始皇命人种瓜骊山山谷中之温处(即此鬼沟——笔者注)……诸贤解辩至则(儒生们觉得山中种出瓜果来不可思议,便前来观其真伪——笔者注),伏机弩射自谷上填土埋之,历久声绝……

以上,是秦始皇屠杀儒生们的血腥纪实。以下的文字则让后世人对另一帝王刮目相看了,他就是唐朝风流帝王李隆基。昔日读史书时,只知道他是一位娇宠杨玉环之后,“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浪漫帝王,但碑文中却展现了唐玄宗精神的另一侧面。碑石上是这么记载这个帝王对待秦始皇暴政的:唐玄宗时,建旌儒庙于此,命中书舍人贾至撰文勒石,影祭先贤。1970年于此遗址中,发掘出古唐刻儒生像一尊,现存临潼县博物馆,足以证明此即众多被坑害的儒生之冢。

瞧!唐明皇不仅宠爱杨贵妃,还悲悯被权谋杀害的众多儒生,他留下这么一页历史绝笔,怕是在大秦之后的历代帝王中,属于“稀有品种”了。权谋政治产生权谋文化,在史书中多见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绝对不干不利于其政权统治的事情,唐明皇属于一个例外,他居然令中书官员前去超度秦代儒生的冤魂,并在谷地摆设儒生石像,以示追思悼念死于暴虐屠杀中的亡灵,真可谓帝王中之传奇了。笔者臆想,之所以在他执政的年代,发生了安史之乱,在南逃途中致使杨玉环被迫用三尺白绫自缢于马嵬坡前,从而让诗人白居易留下了帝王爱情诗史《长恨歌》,这一切似在诠释唐明皇不是一位铁血皇帝,而是一个鄙视施暴的性情帝王。

碑文最后提及的是无史可查的民间传说,就只能姑且听之了。碑文上如是描述焚书坑儒谷的悲楚:传云,诸生阴魂不散,天阴雨湿,鬼声凄厉。村人称之为鬼沟。至此,不难看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在后世影响之深。我曾就此询问麦田中的一位老农,他说他没有听到过鬼哭狼嚎,这是后人为众多书生冤屈之死,“吃柳条拉柳筐——满肚子瞎编”出来的鬼怪故事。但他后来的一番话,则让我吃了一惊。“这儿虽然没有闹过鬼,但对后世影响可大着哩!‘文革’过了很久了,村里的大人不让孩子上学,说是学问多了,会变成这儿的鬼。”这位老人,还将其说延伸到了更远,“前些年中国不是也发生过啥抓右派吗,挨整的就是一些学问篓子,到了‘文革’年头,有一句啥话来着……我想起来了,叫‘知识越多越反动’,俺这儿八百里秦川,死的也多是有知识的人!”

笔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个农村老汉,会对我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面对鬼谷周围的山,面对鬼谷上空的云,面对“秦坑儒谷”的高大石碑,我失语地站在那儿。他见我久久无言,便对我道破了其中的奥秘:“其实,我是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半文盲,能想到天下事,都因为我的家在‘鬼谷’边上,虽说没听到过屈死鬼喊冤,却给了我这颗脑袋上了一堂大课,让我从古代想到了今天。”

带我来这儿的那位部队友人,见我仍在碑前徘徊忘返,便在远处的汽车旁向我频频招手。我看了看表,时间确实不早了,因为下午六点还要赶到市内与友人陈忠实、庞进见面,于是向老农表示了真挚的谢意之后,匆匆用数码相机,录下“秦坑儒谷”石碑上的碑文,并百感交织地向石碑弯腰鞠了一个大躬。这既是我对远古含冤而死的儒生们的心祭,又表达了我对立碑人的诚挚敬意。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荒芜寂寥的“鬼谷”。

在归途上,我想得很多很多。首先感谢部队友人能把我带到这个地方来,让我重温秦王大帝的历史。据碑文叙述,此碑立于1994年,由陕西省教育学院图书馆馆长撰文、秦始皇坑儒遗址筹建处勒石、富平县石刻艺术馆完成了此碑的刻字。我虽无法得知其全部运作是属于政府行为抑或是民间行为,但从中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在张扬可贵的人文良心。因为秦川大地深埋着许多地下宝藏,或许考古工作者的双眼,只是盯紧皇陵的开掘,因而秦“焚书坑儒”谷,一度成了被遗忘了的历史角落,但在今天,有良知的文化人把它摆到了中国历史的经纬之中,供后人反思其味,真是功莫大焉!笔者之所以如是认知,是因为皇陵中的金银文物,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固然也很重要,但帝王留下的罪恶,也不容淡化。因为从大秦到明代的“火烧功臣楼”和方孝孺灭门十族,直到中国的“文革”,里边贯穿着中国封建帝王统治的遗传基因,似更值得考古工作者去挖掘。

这些也是中国帝王历史的一部分,如果忽略它的存在,中国历史将永远是一轮缺圆的蚀月。时至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迈入“以人为本”的民主进程,似更需要回眸和梳理几千年历史的蚀月,才能更完美地创造新中国的月圆。这就是“秦坑儒谷”给我的沉重而悲悯的启迪。

因而,在返回二炮住所的车上,我与老兵岳父,有如下的几句对话:

老人说:“我很难过,这儿让我联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不仅你们文化人遭遇了劫难,连比我还老的开国元勋——”

我怕他过于感伤,便打断了他的话说:“但愿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能勇敢地面对过去的重大失误,做到真正务实求真,才能让中国更为强大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既是我与老岳父的对话,更是我“走红”“观黑”后的两句心语。

2012年10月初旬于北京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