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巨兔木木

> 混血八旗 > 混血八旗目录

第九百二十七章 还是斗争(1 / 1)

上一章目 录

慈禧和奕欣婉转的向果兴阿表达了,朝臣希望可以借鉴英法模式改革的想法,果兴阿很痛快的就表示了支持。欧洲的英法模式,其实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宪政模式,而满洲模式则并不成熟,果兴阿抄袭了许多模式难免有不兼容的地方。长春其实也摸着石头过河,自己还在修补完善。北京若是能借鉴英法模式,不但可以让政治体制多样化,也可以探索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出来,果兴阿当然是支持的。

大清这次改革,基础还是颇为坚实的。自从清军不敌朝越之后,民间便出现了许多维新派人士,他们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所谓的维新变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朝野内外都知道大清必须变一变了。民间舆论的反应非常积极,上海有《时务报》,天津则有严复主编的《国闻报》,一南一北皆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成了强学会,创办了《中外纪闻》。后两者影响有限,但却让主办者声名鹊起,从小有才名变成了时尚先锋。

翁同龢、文廷式等中枢重臣,组织了大批在京官员,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上书,直奏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图强。在京的应试举子,也顺应时政潮流,玩了一把公车上书。果兴阿喃喃提起的康有为、梁启超也组织了一帮人,可是规模实在太小,一共才三十来个人,还都没啥影响力,聚会了一场,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慈禧、光绪、奕欣等大清统治者已经定计,又有中枢翁同龢,地方张之洞等大臣上书,变法运动自然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光绪皇帝意气风发的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而且动作非常的巨大,光绪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猛烈的要求除旧布新。变法的内容包括,文教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等一系列的措施,慈禧别的都不太懂,觉得有点道理便也没干涉,可是这个政治改革却有点腻腻歪歪的感觉。

光绪的政治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开放言路,二是精简机构,三是任用新人,四是开懋勤殿。第二条精简机构,完全就是老生常谈,变不变法朝廷也是常年念叨这事。第一条除了开发报禁之外,也毫无新意,武则天都干过让老百姓上书的事。第三条和第四条,就是慈禧最不顺眼的地方了。这个任用新人,没有丝毫的逻辑性可言,现任堂官并无过失,凭什么给新人让位。而且这些新人是以什么标准选拔出来的呢!凭什么判断他们就比老人强,凭皇帝看他们顺眼吗?仿效康熙、乾隆朝旧制,重开"懋勤殿",更是触及了许多人的底线。这是什么意思,废除军机处吗?懋勤殿内大臣,全是光绪的私人,当朝的重臣又该怎么办。懋勤殿成了帝国的中枢,光绪这是要洗牌夺权啊!

“康有为其人如何?”无关痛痒的前两条,慈禧都同意了,人用新人也给光绪开了个口子,不过重开懋勤殿则被慈禧给拦了下来。慈禧还是对乖宝宝一样的光绪寄予希望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不过对于民间舆论中颇为抢眼的康有为有点上心,果兴阿的喃喃自语,慈禧还是记得的。

“南海康某,不过一妄人耳!康某早年曾在京中某御史幕中,于今上亲政之际,代拟恭请太后继续垂帘一折,言词极为偏颇,御史因此革职。康某流落京中,致书于京中显贵多人,言多阿谀,然因才不过秀才之资,且气节全无,并不见用。其返乡后,连做《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二书,于新学上颇有见地。刘坤一、张之洞等均慕名见之,然其谈夸夸实无才干,其自撰之书仍有不能自解之处,诸公皆厌弃之。后详查方知,康某所做之书,具为剽窃自广州廖平,并非康某之才学。江南诸公早有断言,南海康某才具全无,品性低劣,唯善虚言蛊惑自彰其能,不过一妄人而已!”康有为最近在京里名气也很大,李鸿章还真就特意了解过其人其事,然后只能送给南海康某一个大白眼,这孙子就是一个剽窃别人学说的大忽悠。

“皇帝变法的纲领多非重臣提议,且手法颇为激烈,莫不是出自此人手笔?”慈禧对这些后辈晚生放心了一些,不过也怕光绪跟着这些狂热青年跑偏了。

“万岁爷近日接见了许多维新派人士,都是些年轻后辈,诏对的时间都不短,不过这个康某目前尚未面圣!”荣禄也不带兵的时候,也在慈禧面前伺候。

“嗯!别太胡闹了就好!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得呀!”光绪没受妄人影响,慈禧总算是安心了一些。

李鸿章、荣禄等人退下之后,慈禧突然又紧张了起来,维新派一帮小青年她是放心了了,但是她更担心帝党借着变法闹事。奕譞虽然已经归位,但他可给自己的亲儿子留下了一股强劲的政治势力,那就是曾经的鹰派。鹰派在慈禧的支持下干倒恭王党之后,一直没有散去,他们一直依附于慈禧,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光绪亲政之后,这些鹰派全都向光绪靠拢,形成了所谓的帝党,每天的正事便是构想斗角,变着法的和掌权的所谓后党争权。慈禧不重用这些帝党官员,固然有担心他们以光绪为核心的隐忧,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清流实在干不了什么正事。不能掌权的帝党更干脆,他们干实事不行,搞斗争可厉害着呢!而且自己就划好了阵营,但凡是受用掌权的大臣,不论与慈禧关系如何,全都被他们划为了后党。这路搞法也是他们这些书生的传统,明末东林党就是这么干的,不管你是哪边的,只要不是我这边的便全是敌人,而且还要给你扣一顶恶心的大帽子。

光绪和帝党这些秀才,这次属实长进了不少,真心玩出了许多花样,一时蒙住了慈禧。但是老太太略一猜疑,然后派人这么一查,一切便都暴露了,帝党这些书生还是太嫩了。帝党过于排外,同时又不掌权,自然指挥不动外人,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去冲锋陷阵。慈禧把变法前后的这些上奏鼓动的人一查,便马上掌握了全部情况。这次变法就是帝党搞出来的花样,变法的成效如何,他们并不关心,他们要干的是便是抢班夺权,把原本的掌权派都搞下去。掌权派都是几十年磨上来的老人,变法维新自然可以把这些旧人换掉,这就是帝党的唯一目的。

“太后老佛爷,万岁爷派人送来了消息,说是要罢免翁师傅,恳请老佛爷恩准!”慈禧觉得事情不对,不能让帝党闹下去,正想召见重臣商议对策,崔玉贵便送来了一个很不合理的消息。

翁同龢身兼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等要职,可谓是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同时他也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帝党唯一手中有些实权的人物。对朝鲜、越南开战期间,便是他为了报私仇以及争夺中枢权利,以控制户部的手段,一手导演了淮军系统的覆灭。帝党想要抢班夺权,翁同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光绪突然要罢免翁同龢,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让皇帝自己看着办吧!”慈禧不急了,她要静观其变。当然慈禧此时的心情比较矛盾,多年来她对于翁同龢还是很信任的。翁同龢曾做过同治皇帝的师傅,虽然没有把同治教好,但慈禧不计前嫌,又让他担任光绪的师傅,而且身兼数职,可见对于翁是十分信任的。而且翁同龢是帝党中与慈禧走的比较近的人,不然慈禧也不会纵容翁同龢难为李鸿章,翁同龢做的一直都是慈禧想做的事情。可翁同龢毕竟是光绪的老师,与光绪皇帝关系之亲密远胜于光绪和慈禧,光绪对于翁同龢可谓是言听计从。帝党怎么说也是帝党,慈禧不会给予全部的信任。

“协办大学士翁同龢进来办事多不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光绪罢免翁同龢的上谕很清楚,罢免翁同龢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位老师,办事不利,而且态度还不好。

翁同龢如何办事不利,慈禧是一点也不知道,因为翁同龢最近并没有做什么事。态度不好,就更加诡异了,慈禧眼中的翁同龢,一直都是谨小慎微的样子,而且深明礼学的翁同龢好像也不可能在光绪面前失礼。慈禧也不准备深究,光绪要自断臂膀,关她老太太什么事。老太太只能收拾光绪临时起意的烂摊子,一是命直隶总督王文韶迅即来京陛见,处理翁同龢去职后的遗留问题,然后以荣禄暂行署理直隶总督。慈禧看不懂帝党的动作,却不知帝党如今已经岌岌可危,他们马上要把新兴的维新派取代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