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磨完镰刀,套上牛车,我们便出发了。一路上都是热火朝天的麦收景象。有的在地里排成一排,齐刷刷地挥舞着镰刀,隔一会儿就要直起身子,拿着挂在肩上的帕子擦一下汗水;有的正在轧场,不管是拖拉机,还是三轮车,还是牛,后面都拉着个足有几百公斤重的石头滚子;有的人家动作快,已经往家里拉麦粒了。村民看到了,都激动地打听着,“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一亩地能打多少麦子啊?”最好的人家一亩地能打一千五百斤麦子,一般的人家也能打一千二百斤。
“咱们家的麦子能打到多少?”我问爷爷。
“看样子能打个七八百斤就不错了。”爷爷失望地说。
“那也比挨饿的时候强多了,那个时候一亩地顶多能打个两三百斤。”遇到不顺心的事,奶奶总喜欢和过去更艰苦的年代比,这是不是奶奶总能够在大家都悲观绝望的时候乐观面对困难的原因呢?人比人气死人,但是只要和过去的自己比,总是有所进步的。我终于明白了奶奶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不和别人比,只和过去的自己比。
到了地里,我便飞快地割起来。
“小亮,你那样不行,拿镰刀的姿势不对,很容易割到手。”奶奶一边说一边给我摆出正确的姿势。
“小亮,你不能光图快,麦茬子不能留的太高,麦秆儿还要留着喂牛呢,麦茬子高了,后面也不好耕地。”奶奶又在纠正我。
“小亮还是个孩子,你一会儿这不对,一会儿那不对的。”爷爷冲奶奶说。
“干什么就要有干什么的样子。哪能像你一样,干什么都没利索过。再说了,把式不对,容易伤到自己,也容易累。”奶奶不服气地说。
我尽量让自己的姿势标准,飞快地向前割,总想冲在爷爷奶奶的前面。
“干什么都像抢一样。”奶奶笑着说。
不大一会儿功夫,我看到一溜麦子整齐地倒在我的背后,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奶奶比爷爷快些,但都被我落下了一大截。
“小亮,怎么没去上学啊,今年不是不放麦假吗?”
“我请假了。”
“你看人家小羊儿家的孩子就是懂事。知道帮大人干活儿。”
“小亮不光念书好,干活也利索,多成器啊。”
“海大娘,你说你们家这几个孩子随谁啊?既不像他爹,也不像他娘。”
经过地边的路人话语中总是透露着对我的欣赏,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增强了我活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没有人再问起妈妈的去向。爷爷和奶奶的脸上也满是笑容。
快到中午的时候,奶奶回家做饭了,我和爷爷留在地里接着割麦子。我的手上已经磨起了水泡,腰部的肌肉和骨头也像生了锈一般,立起来就弯不下去,弯下腰又站不起来。正像奶奶说的,干活儿不能抢,要悠着劲儿。
奶奶回到地里时,我看到姐姐也跟着来了。
“你怎么来了?姐姐。”
“你都请假了,我好意思不来吗?”
“那你请假了没有?”
“没有。”
“不请假,也不去上学,怎么行?”
“反正我也不想念了。”
我不知道怎么劝慰姐姐,爷爷和奶奶也没有说话。